姓 名
穆 丹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2年6月
学 位
博 士
职 称
教 授
E-mail
mudansmile@126.com
穆丹,1982年6月生,女,安徽淮南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化学生态学、茶园绿色防控和生物教学论的研究工作。安徽省“三区”科技人才,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安庆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的教研、科研项目 20 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Plant Growth Regulation、Insects、Insect Science、植物学报、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排名第一)、三等奖 2 项。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和“最佳创意项目”(全国第18名)、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 14 项,指导学生获得各类省级奖项 54 项,指导学生获安徽省“创新之星”。
一、主讲课程
本科生:《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实训》、《生物教学论》
研究生:《化学生态学》、《生物课程与教材研究》、《生物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工作经历
2021.12 — 至 今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教授
2014.11 — 2021.12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副教授
2011.07 — 2014.11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讲师
三、主持教科研项目
1. 主持科研项目
[1] 他感化合物调控叶蝉三棒缨小蜂内寄生行为的机制研究(318003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2] 虫害诱导的茶树挥发物对黄金蚜小蜂趋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KJ2017A359),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
[3]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8034),主持。
[4] 垂柳挥发物调控柳黑毛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化学通讯机理研究(KJ2013B125),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2. 主持教研项目
[1] 基于项目教学法结合科技竞赛的生物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7jyxm0307),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
[2] 昆虫学(2018mooc399),安徽省质量工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主持。
[3] 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4jyxm243),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主持。
[4] 安徽省教学示范课(No1545),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主持。
四、发表学术论文(近5年)
1. 发表主要科研论文
[1] Huaguang Qin, Wuxuan Hong, Zehua Qi,Yinghong Hu , Rui Shi, Shuyuan Wang, Yuxi Wang, Jianping Zhou, Dan Mu, Jianyu Fu, Tingzhe Sun. A Temperature-Dependent Model for Tritrophic Interactions Involving Tea Plants, Tea Green Leafhoppers and Natural Enemies[J]. Insects, 2022, 13(8): 686.
[2] Dan Mu#, Chenyang Pan, Zehua Qi, Huaguang Qin, Qin Li, Kexin Liang, Yuchun Rao, Tingzhe Su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olatile profiles in tea plant infested by tea green leafhopper Empoasca onukii Matsuda.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21, 95: 111-120.
[3] Dan Mu#, Huaguang Qin, Mengjie Jiao, Shaogui Hua, and Tingzhe Sun. Modeling the neuro-protection of theaflavic acid from black tea and its synergy with Nimodipine via mitochondria apoptotic pathwa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2021, 22, 123-135.
[4] Tingzhe Sun, Dan Mu*. Multi-scale modeling identifies the role of p53-Gys2 negative feedback loop in cellular homeostasis.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2020, 17 (4): 3260-3273.
[5] Qiulei Men, Zhengkun Hu, Dan Mu*. New species of Lebania (Diptera: Limoniidae) from mid-Cretaceous amber of northern Myanmar. Cretaceous Research, 2019, 104, 104183.
[6] Sun Tingzhe#, Mu Dan#, Cui Jun. Mathematical model identifies effective P53 accumulation with target gene binding affinity in DNA damage response for cell fate decision. Cell Cycle, 2018, 17 (24): 2716–2730.
[7] 魏和平, 芦涛, 贾绮玮, 邓飞, 朱浩, 岂泽华, 王玉玺, 叶涵斐, 殷文晶, 方媛, 穆丹*, 饶玉春. 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植物学报, 2022, 57(5): 1-11.
[8] 张明珠, 秦华光, 穆丹, 杨龙宇, 李虎, 岂泽华, 王玉玺, 张永成, 叶利利, 殷文晶, 王树元, 饶玉春, 吴彦. 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 植物学报, 2022, 57(4): 444-456.
[9] 石水琴, 秦华光, 张静静, 韩钰, 余淏, 彭怡宁, 杨邵, 汪嘉怡, 何光宇, 岂泽华, 吴文杰, 朱星雨, 饶玉春, 穆丹*. 濒危植物大别山五针松根际细菌群落特征与功能分析. 植物学报, 2022, 57(4): 457-467.
[10] 虞晶晶, 穆丹, 朱庆丰. 铁死亡研究进展与恶性肿瘤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03): 363-367.
[11] 穆丹#, 岂泽华, 李沁, 梁可欣, 华绍贵, 朱星雨, 焦梦婕, 饶玉春, 孙廷哲. 茶树花挥发物对叶蝉三棒缨小蜂的引诱增强效应. 植物学报, 2021, 56 (5): 559-572.
[12] 孙廷哲, 岂泽华, 梁可欣, 李沁, 饶玉春, 穆丹*. 蚜害茶树挥发物组分变化的聚类分析. 植物学报, 2021, 56 (4), 422-432.
[13] 焦梦婕, 穆丹*, 李沁, 岂泽华, 梁可欣. 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研究进展.宜春学院学报, 2021, 43 (6): 6-11+37.
[14] 秦华光, 李沁, 盛萍萍, 穆丹*. 茶蚕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宜春学院学报, 2021, 43 (12): 8-12.
2. 发表主要教研论文
[1] 穆丹, 李沁, 梁可欣, 岂泽华. 思维导图在动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27 (3): 125-128.
[2] 穆丹, 李沁, 岂泽华, 梁可欣.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21 (6): 58-60.
[3] 李沁, 穆丹*, 梁可欣, 岂泽华. “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科教导刊, 2021 (12): 40-42.
[4] 梁可欣, 穆丹, 孙廷哲. 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教学, 2022 (2): 35-38.
[5] 乐庆, 魏和平, 穆丹. 主线式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为例. 中学生物教学, 2021 (35): 68-71.
[6] 虞晶晶, 王岚, 穆丹, 朱庆丰. 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减数分裂”一节的比较. 中学生物教学, 2021 (32): 4-6.
[7] 张明珠, 吴彦, 穆丹. 课程思政在师范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索.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1 (09): 113-115.
[8] 穆丹, 桂祥, 汪知重, 陆志勇. 项目教学法中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途径探索.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22(24): 152-153.
[9] 穆丹, 吴甘霖, 范志强, 宗梅, 丁元春. 探究土壤学兴趣教学法.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20(12): 146-147.
[10] 穆丹, 吴甘霖, 吴彦, 丁元春. 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13): 159-160.
五、主要授权专利
[1] 穆丹, 秦华光, 马志勇, 等.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盆栽蔬菜立体种植及转运一体化设备, 2019.2.1, ZL201821091921.3
[2] 吴娟, 穆丹, 陈金苗, 许远. 发明专利, 一种促进玫瑰茄花萼中花青素积累的方法, 2018.5.4, ZL201510788898.8
[3] 尹立伟, 杨春成, 吴甘霖, 孙廷哲, 穆丹, 等. 发明专利, 一种白腐菌分泌锰过氧化物酶培养基及其应用, 2019.09.10, ZL201610498128.4
[4] 韩宝瑜, 崔林, 穆丹. 发明专利, 一种诱捕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2013.3.27, ZL201110134803.2
[5] 韩宝瑜, 崔林, 穆丹, 葛建. 发明专利, 一种诱集缨小蜂寄生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2013.4.10, ZL201110160807.8
六、教学成果奖
[1] 安徽省“教坛新秀”(2016jtxx110)
[2] 基于科技竞赛的生物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9jxcgj828),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9
[3] 创新型生物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9jxcgj321),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3),2019
[4] 以竞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模式建设(2017jxcgj225),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2),2017
七、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 实践教学成果奖(国家级14项)
[1] 2021年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佳创意项目”(全国第18名), 教育部;
[2] 2021年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 教育部;
[3] 2020年 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铜奖, 教育部;
[4] 2019年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铜奖, 教育部;
[5] 2017年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二等奖, 教育部;
[6] 2015年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三等奖, 教育部;
[7] 2013年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三等奖, 教育部;
[8] 2021年 第三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
[9] 2020年 第二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 一等奖季军;
[10] 2019年 首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
[11] 2021年 “田家炳杯”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全国三等奖;
[12] 2017年 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全国三等奖;
[13] 2020年 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02010372045X);
[14] 2019年 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01910372138X)。
2. 实践教学成果奖(省级54项)
[1] 2022年 第八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安徽省金奖;
[2] 2022年 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安徽省银奖;
[3] 2021年 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安徽省一等奖;
[4] 2021年 第七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安徽省银奖;
[5] 2021年 第七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安徽省铜奖;
[6] 2021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三等奖;
[7] 2020年 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安徽省金奖;
[8] 2020年 第六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 安徽省铜奖;
[9] 2020年 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 安徽省三等奖2项;
[10] 2020年 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安徽省一等奖;
[11] 2019年 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 安徽省金奖;
[12] 2019年 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组, 安徽省银奖;
[13] 2019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个人赛, 安徽省二等奖;
[14] 2019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一等奖;
[15] 2019年 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 安徽省一等奖;
[16] 2019年 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安徽省一等奖;
[17] 2018年 “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安徽省银奖 2项;
[18] 2018年 第四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 安徽省银奖;
[19] 2018年 第四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组, 安徽省银奖;
[20] 2018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个人赛, 安徽省一等奖;
[21] 2018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个人赛, 安徽省最佳创新作品奖;
[22] 2018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个人赛, 安徽省二等奖;
[23] 2018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二等奖;
[24] 2018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三等奖;
[25] 2017年 第七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安徽省一等奖;
[26] 2017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二等奖;
[27] 2017年 第三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 安徽省铜奖;
[28] 2017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团体赛, 安徽省二等奖;
[29] 2017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个人赛, 安徽省二等奖;
[30] 2017年 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 安徽省二等奖;
[31] 2016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一等奖;
[32] 2016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二等奖;
[33] 2016年 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三等奖;
[34] 2016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 安徽省一等奖;
[35] 2016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 安徽省二等奖;
[36] 2016年 第七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理科, 安徽省三等奖;
[37] 2016年 安徽省首届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 安徽省优秀奖 3项;
[38] 2015年 第六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安徽省一等奖;
[39] 2015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 安徽省一等奖;
[40] 2015年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 安徽省创新作品奖;
[41] 2015年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金奖;
[42] 2015年 第六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理科, 安徽省三等奖;
[43] 2014年 “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安徽省银奖;
[44] 2014年 第五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理科, 安徽省二等奖;
[45] 2014年 第五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理科, 安徽省三等奖;
[46] 2013年 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安徽省一等奖;
[47] 2013年 第四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理科, 安徽省一等奖;
[48] 2012年 第三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理科, 安徽省三等奖;
[49] 2012年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 安徽省优秀奖 2项。
上一条:【门秋雷】 下一条:【石水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