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在北京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进行项目评审验收。我校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吴甘霖教授主持的“极小种群大别山五针松的趋危机理与保护对策”(201304314)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验收证书。该课题组通过三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历经编写项目建议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评审立项、年度考核、中期检查、现场查定、结题答辩等,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该系列成果的取得凝聚着项目组所有成员的艰辛付出。大别山五针松分布于海拔900-1300 m的大别山区。为了准确弄清其分布地及种群数量,项目组成员多次对其所在分布地展开了地毯式调查,从而掌握了其种群数量及动态;其群落学特征调查凝聚着团队十几人的力量,历时两年多;花粉飞散研究需要在传粉期对花粉进行每日捕捉调查,并测量当日的气象因子;松类种子发育历时两年,而胚胎发育研究需要定期取材,项目组成员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分布地及实验室之间,对发育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诸多研究成果均来之不易。最终从群落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大别山五针松趋危的生物学特征,阐明大别山五针松的年龄结构、死亡原因、胚胎发育及居群的遗传结构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永续利用大别山五针松这一重要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措施和保护对策。研究证实光照条件是大别山五针松的主要限制因子;从种子败育、幼苗更新、群落竞争和近交衰退等方面解释了大别山五针松的趋危机理;在阐明斑块生境、年龄结构、光合生理特征、死亡原因及居群的遗传结构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别山五针松的保护与恢复技术对策。
该项目组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1篇,CSCD论文5篇,其它论文6篇,获得专利2项。编制出“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育苗操作规范”和“大别山五针松造林技术规程”。在岳西县五河镇建立大别山五针松保护示范基地1个,面积约1100亩,数量约5000株。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项目所获得的技术成果将有力地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的保护,提高大别山五针松的保护效果,大幅度增加大别山五针松的数量,发挥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该项目组以“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扎实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生态学”优势学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上一条:生科院师生耗时一年制作龙山校区“蝴蝶标本画” 下一条:我院在安徽省首届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中取得佳绩
【关闭】